Roessel熱電偶介紹
熱電偶(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的開發原則上在19世紀末結束。早在18世紀初,就已經在努力建立統一的標準 - 尺度 - 用于測量溫度。即使在今天,在21世紀,這些努力仍在繼續 - 盡管今天的討論是關于毫升和微開爾文的。
溫度傳感器的發展僅持續了大約250年。在此后的大約110年中,溫度成為*常測量的單位。熱電偶在這里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 它們占生產和應用數量的約60%。自17世紀初以來,溫度傳感器的功能原理基本沒有變化。熱電偶的電測量值在幾毫伏的范圍內的明顯缺點已經通過當今可用的儀器技術得到了補償。
特別是對于幾乎任何工業測量任務而言幾乎沒有問題地適應特別是熱電偶的可能性使它們成為近乎理想的傳感器。
Roessel熱電偶應用
在工業的許多分支中,熱處理或燃燒過程在生產過程和*終產品的質量中起決定性作用。實例是淬火和回火,硬化或退火過程。該
燃燒過程對于陶瓷技術陶瓷以及瓷器或瓷磚等消費陶瓷的質量至關重要。
許多燃燒過程實際上是燒結過程 - 燒結和碳化物金屬的生產屬于這一類。
不要忘記發電廠,垃圾焚燒廠,當然還有內燃機的燃燒過程。
但是,這些應用程序有一個共同點:
在幾乎所有情況下,由于涉及高溫,使用熱電偶。除了不含貴金屬的熱電偶(主要基于鐵,鎳或鎳/鉻合金),越來越多的鉑金/
正在使用銠合金。對于非常高的溫度,使用由鎢/錸合金制成的熱電偶。
必須保護這些熱電偶免受環境條件的污染,腐蝕和/或磨蝕影響。在這方面,可提供具有不同保護管材料的各種不同設計。
Roessel熱電偶功能原理
熱電,塞貝克效應,珀耳帖效應,湯姆遜效應。
1.焦耳效應
在電流流過的金屬導體中,由于歐姆電阻→QJoule = l2 x R而產生焦耳熱
2.湯姆森效應
如果沿導體存在溫差(溫度梯度),則化學均勻的導體在物理上是不均勻的。這種物理不均勻性影響傳導電子的能量條件,類似于接觸區域之間的化學不均勻性。
兩種金屬(塞貝克/帕爾帖效應)。
3.熱電效應(塞貝克效應)
在兩種不同金屬的導體電路中,如果兩種金屬(接觸區域)的結保持在不同的溫度,則產生電DC電壓。